
内蒙古研究院入驻教学、科研团队签约仪式现场
本站讯(通讯员 贺迎春 摄影 樊丛蓉 记者 吴秉谦)11月18日下午,学校3支教学团队、12支科研团队正式签约入驻内蒙古研究院。签约仪式在东区教学综合楼A708会议室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华,鄂尔多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人才局局长尚秀珍,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职教科科长刘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领导,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专家代表,内蒙古研究院代表出席。校友与社会合作处处长陈华荣主持签约仪式。

内蒙古研究院与环境学院及其环境专业特色教学团队代表签约

内蒙古研究院与计算机学院及其计算机教学团队代表签约

内蒙古研究院与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及其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团队代表签约

内蒙古研究院与资源学院及其科研团队代表签约

内蒙古研究院与环境学院及其科研团队代表签约

内蒙古研究院与材料与化学学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及其科研团队代表签约

签约学院及其教学科研团队信息表
内蒙古研究院与环境学院、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负责人及其教学团队代表签约。资源学院、材料与化学学院、环境学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负责人及其科研团队代表签约。此次签约将深入推进市校战略合作目标任务落实、落细,助力教学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为建设创新能力强、人才队伍优、成果转化实、管理运行先进的高水平研究院,为鄂尔多斯闯新路、走前列贡献力量。

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人才局局长尚秀珍发言
鄂尔多斯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人才局局长尚秀珍发言。首先对地大对鄂尔多斯的支持表示感谢,对入驻团队表示祝贺欢迎。她详细介绍了鄂尔多斯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优势创新应用场景,并提出科技产业、成长性企业引育、人才引进、载体服务、合作模式五方面的合作需求,围绕多“景”暖城、科聚“高新”,探讨鄂尔多斯科技“突围”之路。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职教科科长刘鹏发言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职教科科长刘鹏表示,研究院自去年8月挂牌成立以来,经过双方精诚协作,在高校帮扶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他指出,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鄂尔多斯市要在科技和人才工作蹚出一条新路”的安排部署,始终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摆在核心位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作为集科研平台载体建设、项目及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基地于一体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必将发挥关键作用,为区域科教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范式。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将持续做好服务、协调等保障工作。希望借助此次合作,在高校办学水平提升、高素质人才培养、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有效成果,共同助力鄂尔多斯现代化建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素矿发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姜明敏发言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院长严德天发言
内蒙古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素矿详细介绍了教学团队、科研团队的组建情况,以及研究院管理运行保障条件建设工作进展。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姜明敏发言,他表示学院高度重视并成立工作专班,有组织推进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相关工作,借助内蒙古研究院的平台,积极支持鄂尔多斯高质量发展。资源学院院长严德天回溯了自建校之初就在鄂尔多斯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深厚情怀,突破了以往多为教师团队与企业的点对点合作,将在鄂尔多斯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内蒙古研究院的共同组织下,进一步推动有组织的教学科研工作并实现新突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华发言
最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华总结讲话。他代表学校向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高新区科技人才局和市教体局的信任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内蒙古研究院作为学校异地科研机构,是深化学校与鄂尔多斯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学校布局世界级多能源超级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举措。内蒙古研究院与相关学院、教学科研团队三方签约,是有组织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有益探索和重要实践。研究院建设既要高标准、规范化,又要务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地实现,在人才培养、科教产教融合、实习实践育人等多方面拓展合作。签约的各学院,要聚焦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产业发展等,根据区域发展所需,组建最强团队,要以科技创新为牵引,在平台建设、学科提升、人才培养等方面,开拓创新,合作共赢。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要主动与企业合作,加强联合攻关、促进成果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审核 李素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