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鄂尔多斯市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科学家与企业家“握手”行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12-24      作者:吴秉谦       浏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重大部署和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力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办好“两件大事”重要部署和鄂尔多斯市“三个四”行动落地,聚焦“闯新路、进中游”奋斗目标,立足区域发展、领域特色、行业分布等优势,充分发挥全市科技创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拟定于 12 月下旬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科学家与企业家“握手”行动,现将有关情况通知如下:


一、会议基本信息


(一)主办单位: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

(二)指导单位:

鄂尔多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鄂尔多斯市科学技术局  

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局

(三)会议时间地点:2024年12月25日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实训交流中心一楼

(四)就餐安排:请各位参会代表根据日程安排到指定地点用餐。

就餐时间:早餐 06:30-08:20

午餐 12:00-13:30

晚餐 18:00-19:30

   就餐地点: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实训交流中心二楼餐厅

(五)会议内容

  邀请生态环境领域专家做主旨报告和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做政策宣讲;邀请龙头企业做产业发展合作交流。

(六)参会单位

  市科技局、市教体局、市农牧局、市林草局、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科学研究院、鄂尔多斯市林业与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鄂尔多斯职业学院、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蒙古真金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0-20 家)。

(七)日程安排


二、专家介绍


王焰新


王焰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地质专业工学博士,水文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主要从事水文地球化学、水污染控制、地下水污染及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在地下水知识领域做出了科学与工程的重大贡献。

王焰新长期从事水文地球化学、水污染控制、地下水污染及防治等领域的研究。他的研究揭示了劣质地下水形成与分布规律,提出了基于地下水系统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示踪水流和溶质运移过程的新方法,建立了适合我国水文地质条件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新模型,为水源地的水质保护与安全供水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还带领团队研发了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新技术新方法,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撑‌。

王焰新在学术界享有盛誉,曾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应用水文地质奖美国地下水协会John Hem奖等荣誉‌。近20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世界自然基金会课题1项、科技部政府间国际合作项目2项、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研究成果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国科学等期刊在内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有48篇为SCI收录。


胡小平


  胡小平,中共党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岗位科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宝钢优秀教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科技领军人才,陕西省教学名师。现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海关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植物检疫进出境标委会委员,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审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指委专业硕士分委会委员,国际流行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病虫测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Crop Protection》副主编,《Phytopathology》高级编辑(Senior Editor),《Autin Biology》《菌物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西北农业学报》《植物医学》等期刊编委。研发的作物病害预报器和孢子捕捉仪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并在北京展览馆展出,发明的“小麦条锈病智能化监测预警技术”入选中国2023年国家农业10项重大引领性技术榜单。发表研究论文 300 余篇,撰写著作 14 部,获批专利 25 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5 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


周建伟


周建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自然资源部矿山生态效应与系统修复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于2010年和2018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做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近年来主要从事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矿山酸性水与重金属污染防控等。近年来主持国家各类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撰写教材与专著5部。


王东


王东,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农学院副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神农领军英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兼任农业农村部节水农业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数字农业分会常务委员,《作物学报》《The Crop Journal》《中国农业科学》和《应用生态学报》编委。

长期致力于小麦优质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小麦水-肥-土时空耦合与精准调控机制和关键技术、小麦品质生理和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小麦衰老生理和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创建的小麦水肥精准调控栽培技术体系,累计推广1293万公顷,增产709.5万吨、节水76亿立方米、减少化肥用量68万吨;创建的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与产量同步提高的栽培技术体系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创建的小麦氮肥后移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获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课题组目前围绕小麦后期衰老与氮素代谢的生理和分子机制,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理论,耕层调优、分层施肥与水肥精准调控技术及轻简智慧生产等开展前瞻性研究。


李正英


李正英,1964年1月生,男,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自治区教学名师,先后任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研室主任、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技术系主任、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现为职业技术学院食品类学科专业带头人。内蒙古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专家库成员,内蒙古特色果酒系列产品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负责人。

开展农产品加工30余年,与多个企业开展校企横向合作,与青岛九鼎酒庄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罕血”“钟金哈屯”两款葡萄酒,被确定为中国马业协会专用酒。成功研发了李子酒、桃红8度、苹果酒(沈农苹果果酒、七月鲜苹果酒和123苹果酒)、蓝莓果酒、杏果酒和上述水果白兰地。团队成员现有果酒实用新型专利技术13项。2019年主持内蒙古自治区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内蒙古特色果酒系列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2021年主持内蒙古自然基金项目,累计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SCI收录3篇,EI收录6篇。


祁士华


祁士华,男,1963年4月出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获找矿地球化学专业工学学士学位;

1990年和199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分别获地球化学理学硕士学位和古生物地层学理学博士学位,导师分别为阮天健教授和殷鸿福院士。

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曾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合作导师傅家谟院士;曾赴英国、越南、德国、美国、匈牙利、南非和坦桑尼亚等国大学及企业作高级访问和学术交流。

主要研究领域为毒害有机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监测与污染修复、地热地球化学勘查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重大研发专项课题等多个项目;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等3项。

当前学术任职主要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特聘理事、湖北省海洋湖沼学理事会副理事长、湖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海洋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李钢铁


   李钢铁,内蒙古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秘书长,国家林业草原文冠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履约专家库成员,中国防沙治沙标准委员会成员。1980年考入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本科专业学习,1984年毕业留校任教。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晋升教授,先后任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林学院副院长,在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局009国际合作项目任高级技术官员3年,在国家林业局挂职任科技司计划处副处长2年,先后出访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斐济等国家,开展科研考察和学术交流。工作39年足迹遍布中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对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有深入的研究。主持十多项国家、自治区科技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50余名。提出了植物治沙的第三原理——草原地区沙地疏林草原植被修复理论和技术逐步受到广大学者、管理部门领导和治沙工作者的普遍认可。近十年专注于文冠果和菌草技术推广,试验布局遍布内蒙古全境,从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一直到阿拉善盟,示范面积超万亩,取得较好的示范效果,提高了大众对这两个生态、经济效益较高的物种的认知、认可度。


附件:鄂尔多斯市首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科学家与企业家“握手”行动会序手册




相关文章

上一篇:关于申报2025年度鄂尔多斯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征集科研团队相关技术清单及科研项目的通知


地址: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萨如拉北路5号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内   邮编:017010   邮箱:2547432681@qq.com

办公应用链接:CUG-IMIT

访客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