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通讯员 杨瑞)4月9日至16日,我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团队刘延锋副教授一行在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昭君镇和胜村蓄滞洪区开展土壤盐渍化系统性监测。本次野外工作全面覆盖昭君镇和胜村蓄滞洪区内不同地形和利用方式的农田区域,采集土壤样品53份,水体样品11份,完成了136组土壤的原位电导率数据测定工作,为区域盐碱地治理提供数据支撑。
土壤采样
团队按照预设采样路线有序开展土壤样品采集工作。采样点选取充分考虑地形差异和农田利用状况,确保样本具备代表性。每个采样点均按照统一深度和标准进行采样,使用专用取土工具取样后编号密封,并记录GPS坐标及采样深度等基本信息。
土壤采样
在和胜村蓄滞洪区农田内,分多个点位采集水体样品,覆盖范围包括地表水、井水及部分泉水,确保获取到不同来源和类型的水体数据。采集过程中使用洁净采样瓶采集,并同步测定pH、电导率、溶解氧等指标。
水体采样
对不同点位的土壤进行原位电导率测量,并在测量点处利用手动钻采集土壤样品,采样深度为地表-地下水位。各点数据均在现场进行初步比对,识别出盐分富集区域,为后续分析和研究提供依据。
土壤电导率测量
研究区域土壤以湿润粘土为主,地表可见白色盐渍斑,符合盐碱地典型特征。水体样本中,泉水多分布于低洼地带,湖水与井水水位受地势影响差异显著。所有样本已编号密封,将用于实验室盐分离子组成及迁移机制分析。
土壤近照
团队首次系统获取和胜村蓄滞洪区土壤盐分三维分布数据,为后续盐碱土治理方案研究提供了基础。(编辑 吴秉谦 审核 贺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