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记者 吴秉谦)8月24日—26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主办,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协办的第七届青年汞论坛与第二届BWH环境联盟会议,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顺利举行。论坛会议重点聚焦汞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汞毒理机制与生态环境领域,90余位参会人员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20余所高校与科研院所,其中包括国家青年基金A类项目获得者(原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和国家青年基金B类项目获得者(原国家优青)等9位国家级人才。

第七届青年汞论坛参会人员合影

第二届BWH环境联盟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学院院长、我院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研究团队负责人史建波教授,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唐达来以及我院执行院长李素矿出席会议并进行致辞。唐达来与李素矿对各位青年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方的大力支持致以感谢,史建波介绍了论坛会议的背景、目的及日程安排,希望各位与会人员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史建波为第七届青年汞论坛开场致辞

唐达来为第七届青年汞论坛开场致辞
李素矿为第七届青年汞论坛开场致辞

第七届青年汞论坛会议现场
第七届青年汞论坛由南开大学张彤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阴永光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刘玉荣教授、天津大学郑旺教授共同主持。与会青年学者们围绕汞分析方法的开发应用、汞污染的来源及处理、汞的肠道毒理及调控、近海沉积物汞动态的级联临界点、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冰川补给水体汞的循环过程、喀斯特地区污染流域不同粒径含汞颗粒的迁移转化特征、渤海近岸生物中形态汞同位素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汞甲基化的影响因素和机制等主题进行了成果汇报及学术交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朱振利以《基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汞元素/同位素分析方法开发及应用》为题作报告

北京大学刘茂甸以《大型河流受严重汞污染后缓慢且脉冲式恢复:基于阿穆尔河1976—2018年逐月观测综合评估》为题作报告

天津大学崔晓宇以《微型料影响沉积物汞甲基化:现有认知、争议与初步探讨》为题作报告

吉林医药学院林晓影以《汞的肠道毒性及调控》为题作报告

北京大学蔡兴瑞以《中国市政污水处理对水产品汞安全和健康风险的影响》为题作报告

南京大学宋正城以《大气汞同位素模型约束海洋汞的大气来源》为题作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孔祥宇以《近海沉积物汞动态的级联临界点》为题作报告

北京大学李明月以《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冰川补给水体汞的循环过程研究》为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闫君尧以《喀斯特地区污染流域不同粒径含汞颗粒的迁移转化特征》为题作报告

天津大学李松旌以《渤海近岸生物中形态汞同位素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为题作报告

清华大学崔玉莹以《基于点源排放核算的1978-2021年中国人为源大气汞排放清单》为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高峻以《产甲烷菌汞甲基化机制研究》为题作报告

天津众晟仪器有限公司鲁明以《复杂基质中烷基汞分析的突破与思考》为题作报告

史建波为本届论坛作总结,就下届论坛相关事宜进行讨论,为汞污染研究领域持续发展明确方向。


第二届BWH环境联盟会议现场

史建波为第二届BWH环境联盟会议开场致辞

李素矿为第二届BWH环境联盟会议开场致辞
第二届BWH环境联盟会议在研究院报告厅举行。史建波、李素矿作开场致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童蕾、颜能,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姚林林,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博士后杨琳主持。青年学者就环境污染物分析方法、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机制、污染毒理和效应、汞循环过程、典型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特征与驱动机制、污染控制技术原理等多元环境议题作报告,现场自由交流讨论。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14名青年学者作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嘉龙以《分子印迹聚合物特异性吸附全氟辛酸替代物GenX的研究》为题作报告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李文静以《杭州市大气氧化性对气象-前体物-臭氧非线性的增益量化分析》为题作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付金洋以《典型环境介质中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分布特征与驱动机制》为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李建伟以《稻田土壤中的锑甲基化过程及其微生物驱动机制》为题作报告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乔晓伟以《渤海海洋食物网汞的影响因素、来源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题作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甘翠以《基于机器学习评估土壤中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迁移行为》为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坤以《环境因素对甲基汞光降解过程中汞同位素分馏的影响》为题作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徐思怡以《湖泊水和沉积物中磷元素形态分析方法开发及应用》为题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于茂君以《大气微液滴气-液界面处二甲基硫的氧化机制》为题作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吕紫悦以《全氟化合物对铁还原菌的毒性及电子传递干扰效应》为题作报告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周双续以《渤海食物网中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为题作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孙家正以《华北平原农业灌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中PFAS的污染特征》为题作报告

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南康康以《光催化-超滤协同高通量纳米纤维膜的设计及抗生物污染机制》为题作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丁晨以《PPD-醌类新污染物的手性拆分和环境样品筛查》为题作报告
本次会议以优秀青年科学家为核心,青年学者为参与主体,为汞研究和环境科学领域的青年研究人员搭建了“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平台,集中展示了汞污染研究前沿、履约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多元环境议题研究成果,为推动创新思想碰撞、科研成果共享汇聚多方智慧与力量,对赋能区域环境科技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摄影 武茹 吴秉谦 审核 韩德明 贺迎春)